漢學研究中心的成立與任務

1979年6月時任行政院孫運璿院長巡視教育部,指示為促進漢學研究,加強對國內外漢學研究人士服務,列為施政重點之一。同年國家建設會議亦建議籌設漢學研究資訊中心,指示教育部研議協助漢學研究辦法。翌年教育部指示國立中央圖書館(1996年更名為國家圖書館)兼辦一切業務。1981年6月邀集學者專家組織指導委員會,策劃各項工作,同年9月30日召開第一次指導委員會議,正式成立「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嗣後為加強中心之學術研究功能,奉教育部令於1987年11月,更名為「漢學研究中心」(以下皆簡稱漢學中心)。

中心之創設之初除層峰指導、館長兼任中心主任之外,當時蘇精先生與劉顯叔先生,亦奉命就各所屬聯絡組與資料組業務,積極聯繫海內外同道,奠定後來綿密的學術交流與堅實的研究資源基礎。2013年2月起更名為學術交流組和資料服務組。綜觀漢學中心四十年之業務主要包括:

  • (一)編印漢學書刊,如《漢學研究》、《漢學研究通訊》、《漢學研究叢刊》等傳布臺灣漢學研究訊息成果,其中尤以《漢學研究》獲得多次學術期刊評鑑肯定,而《漢學研究通訊》亦由傳統出版,擴展到數位學術社群與數位服務;
  • (二)獎助學者來臺研究與提供服務,自1989年開始實施「協助漢學研究人士來華研究計畫」(後更名為「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Research Grant to Assist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另外,自2010年國圖亦接受外交部委辦辦理「臺灣獎助金」(MOFA Taiwan Fellowship);
  • (三)推動國內外漢學學術發展與交流,提升研究水準,策劃國際學術研討會,打造漢學交流平臺,從跨機構合作到海外區域性學術組織,從實體到線上,構成多元化活動;
  • (四)提供漢學閱覽、參考服務、蒐藏漢學資料與組織,建置開放取用之漢學資源資料庫系統等。除維持既有採訪重點與館藏特色,近年來更積極推動國際漢學研究者捐贈圖書,以及手稿捐贈;
  • (五)執行長期性專案計畫,拓展學術文化外交,包括在2010年開始在海外設置漢學書房、協助推動設置臺灣書院,由國際合作組籌辦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提供我國優質學術研究出版品,提高學術能見度,同時也搭配實質的學術交流與文化推廣活動,以鞏固臺灣漢學地位。近十年來,伴隨著國內外對於漢學定義的轉變,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牽動,對於漢學研究中心,無論是組織面或業務面,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這也讓作為臺灣連結國際漢學舞臺之一的漢學研究中心,任重道遠。因此,國圖以整體組織之力量推動海外國際合作,至2021年已與全球超過37個海外合作單位,共同經營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