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耀寰宇──漢學研究中心40周年特展

Making Sinology a Sparkling Asset — The 40 Years Endeavors of th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CCS): A Special Exhibition

時間

2021年9月18日至10月7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展覽廳

展出歷年來漢學相關耕耘之多元主題,包括:漢學研究中心的成立歷史與任務、國際學術活動、古籍及漢學資源數位化、海外特藏文獻主題展覽及書展、漢學資源蒐集、獎助外籍學人來臺研究、以及十年來擘劃全球漢學資源布局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簡稱TRCCS)及其相關活動。

展場入口

漢學研究中心成立迄今,核心宗旨為倡導漢學研究風氣、策畫並推動漢學整體之研究與發展、協調國內外漢學研究之合作與交流,以及提供學術性之服務。此外,為了讓學術向下紮根,普及民眾,自民國100年起,又與本館一起精選館內典藏豐富的珍貴特藏文獻,陸續籌劃推出各具特色的主題文獻特展,呈現特藏典籍風貌,並引領大眾領略感悟歷代典籍所蘊含的智慧寶藏,並藉此發揚舊學,兼可啟迪新知。在古籍文獻的「藏」與「用」之間搭起聯繫橋樑,誠如于右任先生為本館題寫的楹聯所云:「文化五千年,匯群流而歸大海;圖史十萬軸,開寶藏以利後人。」讓豐富的中文古籍文獻,不僅能提升國民人文素養,亦能展示臺灣在全球華夏文明的地位,綻放魅力與風采。

國家圖書館以豐富精美之善本特藏聞名於世,自2012年起積極與國內六大出版社合作進行古籍復刻與重新整理出版,讓傳世經典以嶄新面貌呈現在大眾面前。該項合作歷十年有成,多年來共出版27種古籍,內容涵蓋宗教經典、詩詞文集、精鈔繪本、子部善本等,合作成果豐碩,不僅叫好叫座,並榮獲金鼎獎、國際書展大獎之肯定,讓蘭臺經典活化重生,華章煥彩,瀚墨流芳。

本館透過各項出版合作計畫的開展,針對各部善本的內容、版式、裝幀、印記、藏遞史及時代特色等,與出版社充分溝通,透過專業出版公司之圖文編輯、印務技術、行銷平台與管銷能力,使館藏經典展現當代出版新風貌。除此之外,透過與出版社辦理新書發表會、巡迴簽書會、新書座談會、名家導讀講座等,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融合古人生活智慧、生命哲思於當代時事潮流中,引領民眾體會經典之現代意義、領略善本冊頁之風華,並開發週邊文創商品,以創新形式增益大眾對本館古籍之瞭解,也促使古籍融入日常生活中,讓民眾隨時感受經典相伴的樂趣。未來將持續努力和臺灣優質出版業者攜手合作,期盼以更多元的方式將古籍介紹給大眾,也藉由出版讓珍貴的國家寶藏化身千百,廣泛傳播。

古籍及漢學資源數位化:中文古籍聯合目錄

國家圖書館為推廣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近年來積極主導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建置計畫。自1990年代後期起,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各國政府皆致力於以數位典藏方式保存重要文化資產,本館於1998年以臺灣重要古籍典藏機構之古籍書目為基礎,建置「臺灣地區善本古籍聯合目錄」,後亦持續與中國大陸、日本、歐美相關單位合作,彙整大量古籍書目資源。2012年12月起,更將聯合目錄整合至「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網站平臺,並更名為「中文古籍聯合目錄」,迄今積極拓展全球合作單位,逐年調查海外各國中文善本古籍文獻存藏及數位典藏現況,爭取全球重要漢學學術單位及圖書館加入,以互惠合作方式,持續擴增該資料庫內容。截至2020年底止,累計有84個合作館齊力建置中文古籍聯合目錄,總收錄逾75萬筆中文古籍書目。

對於流失海外的古籍文獻之憾,雖然無法徵集獲得實體的紙本文獻資料,卻能藉由合作模式,增加古籍文獻之書目資源,擴充漢學研究資源;亦能加強與國外收藏單位之傳遞交流,進而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同時透過「中文古籍聯合目錄資料庫」之建置 (http://rbook.ncl.edu.tw/NCLSearch/Search/Index/2),整合海外中文古籍文獻目錄,藉由網路公開全球共享,便於產官學研及社會大眾運用。

古籍及漢學資源數位化:合作數位掃描古籍

國家圖書館自2005年迄今,為掌握遺存海外重要中文善本古籍文獻,致力尋求海外古籍數位化合作單位,善用臺灣卓越數位化技術與經驗,建立國際互惠合作模式,蒐集本館無館藏或不同版本之珍貴善本古籍影像,以彌補國內研究資源無法取得未典藏實體善本全文影像之缺憾。除了使存留於海外的古籍得以藉數位化形式為臺灣學界所用,進一步充實本館漢學數位館藏資源外,亦可促進與海外漢學研究單位間的國際交流合作,同時藉此整合研究資源,增進古籍研究資料庫之完整性,進而達成全球漢學研究資源共享的最大利益。

自本館推動古籍文獻國際數位化合作以來,相繼與美國猶他家譜學會、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國國家圖書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韓國國家圖書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及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等多個國際單位合作。至2020年底總計已完成4,411種,近307萬影幅之重要善本古籍數位化作業,亦與本館古籍影像資源整合於「古籍與特藏資源」系統平台上開放瀏覽(http://rbook.ncl.edu.tw/NCLSearch/),供全世界公眾與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檢索利用,以期拓展及豐厚古籍研究資源,裨益漢學資源之整合利用。

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全球布局 (至2021年8月止共37個)

為向世界推廣漢學與臺灣研究成果,國圖在既有的出版品國際交換業務、以及30餘年的漢學研究學術交流基礎上,自2012年起於海外選擇重點大學或研究機構,透過正式簽約,設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加強與各國漢學教學與研究單位合作;一方面推動海內外漢學學術交流,另方面則傳布臺灣漢學學術成果,共同建置全球漢學研究資源與訊息平臺,促進東西文化交流的廣度與深度。自2012年迄今十年間,已正式簽約建置37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是國家圖書館學術交流的重大成就。

建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讓國圖在推廣漢學研究方面的推廣與合作,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得以更積極有效地持續為世界漢學的教學與研究,提供豐富多元的學術資源,發揮以下二項具體功能:提供臺灣漢學研究成果及學術資源利用平臺、以及與合作單位共同辦理有關漢學研究之學術或文化活動,以促進國內外漢學研究學術交流。國圖於海外設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以廣泛布局於全球各大洲、以及均衡設置於不同國家為原則。國圖的均衡布局,可讓鄰近的大學與國家,於必要進行館際間的圖書互借時,向就近的圖書館、就近的國家提出申請,以縮短圖書取得的等待時間。國圖均衡設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實質上不僅是將資源與服務分享予合作的大學;這些「臺灣漢學資源中心」也有機會成為進一步散播資源的助力;此對於臺灣可貴學術成果的傳播,將發揮無形的重要效益,嘉惠全球學界中的漢學與臺灣研究。國圖此「臺灣漢學資源中心」的永續專案計畫,於2015年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予國際創新服務獎之殊榮。

漢學出版品與海外書展

美國亞洲學會(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以下簡稱AAS)成立於1941年,會員分布於世界各地。它是非政治、非營利性的國際學術組織,且為此一主題全球最大的學術團體。歐洲漢學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以下簡稱EACS)成立於1975年,於巴黎登記,為一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其設立目的在於推動並促進歐洲地區中國研究相關的學術活動,增進各國學術交流及學者往來。目前該學會會員分布廣於德國、法國、荷蘭、瑞典、俄羅斯等歐洲各地,與AAS同樣是全球性的國際漢學組織之一。

為促進國際學術文化交流,漢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近二十餘年來,幾乎每年皆派員參與此二學術組織年會,並在會中舉辦書展,展出臺灣近三年來漢學相關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出版品,以推廣我國的學術成果與出版近況,成效良好。財團法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以下簡稱蔣基會)長年深耕漢學領域,與本中心同樣致力於國際漢學推廣。自2010年起蔣基會即補助本中心參加EACS,2013年起又補助AAS,多次與本中心一同參加該二年會並舉辦書展。自2010年迄今,本中心已經於兩書展中展出超過4,500種臺灣的優秀學術出版品,並將展後圖書贈與主辦地的大學圖書館,深得好評。

本館致力於推動臺灣研究及漢學研究,自2011年起獲得教育部「漢學研究中心維運實施計畫」專款補助,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國際學術文化交流。館內係主要由漢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組、特藏文獻組分工合作,分別負責規劃執行「臺灣漢學講座」、「臺灣漢學資源中心」與「臺灣記憶與古籍文獻展」。

「臺灣漢學講座」自2011年起,每年於海外舉辦6-8場,2020更增加線上講座,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演講,運用長期向海外推廣漢學的經驗,向世界推廣「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主題包括傳統漢學研究、臺灣研究、數位人文研究,以及臺灣研究資源介紹。儘管2020-2021年因疫情無法邀請學者前往海外進行活動,因此改以線上方式辦理,反應亦不遜於實體活動辦理之情形。迄今「臺灣漢學講座」已辦理完成超過73場。

另外在海外合辦國際研討會部分,國圖每年舉辦1-2場漢學相關國際研討會。研討會之方向與主題,主要來自漢學研究中心年度工作會議中,經委員依據學術發展趨勢以及重要研究議題研擬出可供辦理之資訊與合作單位,如假新聞(fake news)、華語語系研究(Sinophone studies)、道教與地方宗教(local cults)、臺灣哲學與儒學保存都係經委員會討論後集思廣益而成。館方經評估後,再依照主題,評估合作館研究方向是否能與我方契合,然後展開聯繫。透過研討會活動邀請合作館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與會發表論文或出席擔任學員,活動除了讓合作館之間相互在學術上切磋,也增進不同國家之間與會者的情誼,藉此深化臺灣與國際漢學界之關係,並持續行銷臺灣豐富多元的漢學研究數位資源,成功打響國家圖書館在國際漢學領域的名號。

漢學資料徵集與交換為漢學中心重要之職能。中心在國家圖書館六樓設有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室,負責書刊之採訪、編目和閱覽等業務。109年共完成新書編目建檔約5,000筆;編目整檔2,958筆。目前書刊資料總藏量已逾22萬冊件,本室館藏重點與國圖館藏內容相輔相成,以採購及交換方式,徵集有關中國文史哲之書刊、資料庫為主。簡列特色如下:1.大陸地區及海外漢學研究之圖書、報刊;2.海外漢學博士論文;3.佚存海外古籍景照本。

近年國圖亦重視積極爭取漢學研究學者與學術單位捐贈藏書,包括宋史名家王德毅教授、黃寬重教授、梁庚堯教授,以及奧地利籍漢學家羅致德(Otto Ladstätter, 1933-2005) 教授父子捐贈藏書。2010年1月30日本館與耶穌會臺北利氏學社簽署協議書,將利氏學社所藏3萬冊圖書永久寄存本館,設立「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同年4月對外服務。目前該室藏書以中、英、法等語文文獻為主,以利瑪竇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耶穌會、比較宗教、國際漢學研究、語言學、哲學等領域為大宗。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之推動,最早見於「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七十年度工作報告(1982年7月編印),該報告之附件「籌設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計畫(核定本)」第三項,工作要項共計五項,其中一項即為「(五)協助國外來華研究漢學人士之研究工作」,但真正落實則是1989年度起,才正式實施「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Research Grant to Assist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每年獎助國外學者來臺研究漢學。因施行績效良好,每年都吸引不少學者前來申請,截至2020年底為止,經審查通過並順利抵臺者,截至2021年8月,已有47個國家的522人次。另外,自2010年國圖亦接受外交部委託辦理臺灣獎助金(MOFA Taiwan Fellowship),經執行10年,來臺人數已超過千人。

本中心為使邀請來臺研究學人加強與本地學者的互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舉辦「寰宇漢學講座」與「寰宇漢學學友講座」。

為便於海外學人更加了解臺灣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本土文化,每年例行舉辦來臺學人文化參觀活動。此外,中心於2011年為本中心歷年獎助過的訪問學人規劃成立「世界漢學學友會」,與社群網站,該平臺凝聚學人們對臺灣的向心力,作為學友們交誼聯絡的平臺。同時在《漢學研究通訊》增闢世界漢學學友會訊息的報導,逐期報導各學友近期學術活動和出版訊息,藉此提升學術傳播的量能,並增強學友對臺灣和漢學中心的向心力。

活動集錦

相關報導